玻璃纖維的最終性能是其化學成分、生產工藝、熱處理過程以及表面涂覆的浸潤劑協同作用的結果。在眾多性能指標中,力學性能是其作為增強材料被廣泛應用的核心基礎,尤其體現在其卓越的拉伸強度、獨特的彈性模量和斷裂行為上。

1、極高的拉伸強度
玻璃纖維的拉伸強度范圍通常在 1.47 ~ 4.8 GPa (吉帕斯卡) 之間。這個數值具有非凡的意義:
遠超塊狀玻璃: 比其原材料——熔融后凝固的塊狀玻璃的強度高出數十倍。這主要歸功于纖維在高速拉制過程中形成的細直徑減少了內部缺陷(如微裂紋、雜質)的數量和尺寸,遵循“尺寸越小,強度越高”的格里菲斯理論。
超越其他材料: 其強度不僅顯著高于各種天然纖維(如棉、麻、絲)和合成纖維(如尼龍、滌綸、芳綸),也遠遠超過了常見的合金材料(如高強度鋼的拉伸強度一般在 0.8 - 2.0 GPa 范圍)。正是這種超高的比強度(強度/密度),使得玻璃纖維成為輕量化復合材料的理想增強骨架。
2、獨特的彈性模量
玻璃纖維的彈性模量(楊氏模量)是其抵抗彈性變形能力的指標。
其彈性模量低于大多數金屬合金(如鋼的彈性模量約為 200 GPa,鋁約為 70 GPa)。
但顯著高于有機纖維(如滌綸模量約 5-15 GPa,尼龍約 2-5 GPa)。
這種介于金屬和有機聚合物之間的模量特性,使其在復合材料中既能提供顯著的剛性增強,又能與相對柔軟的樹脂基體有較好的變形協調性。
3、極低的斷裂伸長率與完全彈性行為
玻璃纖維的斷裂伸長率非常低,通常在 3% 左右。這意味著它在受到拉伸載荷時,幾乎不發生明顯的塑性變形就會斷裂。
在拉伸應力-應變曲線上,玻璃纖維不存在明顯的屈服點。其行為表現為完全彈性體:在斷裂之前,應力與應變成正比(符合胡克定律),卸載后變形幾乎完全恢復。這與許多有機纖維(如尼龍、滌綸)形成鮮明對比,有機纖維在拉伸時除了初始的彈性變形階段,通常還伴隨著顯著的塑性伸長(不可恢復的變形),存在屈服點。
總結:
玻璃纖維憑借其超高拉伸強度(遠超塊狀玻璃、有機纖維及合金)、適中的彈性模量(高于有機纖維,低于金屬)以及極低的斷裂伸長率和完全彈性行為,奠定了其作為高性能復合材料核心增強材料的地位。這種獨特的力學性能組合——高強度、高剛性、脆性斷裂——使其能夠高效地承擔復合材料中的載荷,為最終制品(如汽車部件、風電葉片、船舶、體育器材)提供關鍵的力學支撐。理解和控制這些力學性能,對于優化復合材料設計和確保其結構可靠性至關重要。
(本文來源于“新型玻璃鋼漁船”公眾號,轉載須經同意)
--------------
聯系方式
電話:020-39966201/18026298689(賴先生)
傳真:020-39966209
郵箱:bohao6868@frpgd.com
公司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天安番禺節能科技園總部中心一號樓1104至1105
打印

